【内科精艺】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赵颖博士
方寸之间,仁心所系
经纬交织,生命所托
精于术,艺于心
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倾情呈现【内科精艺】专栏,邀您探寻那些精准诊疗的艺术世界,共同见证内科医师以精艺诠释仁心……
讲述者
三十病区护士长胡雪
面对患者的各种要求、不同的病情“赵主任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您放心,我再想想办法’。”三十病区护士长胡雪道,神经内科疾病复杂难懂,面对患者及家属的情绪,赵颖主任总能化繁为简,用充满智慧的话语架起沟通的桥梁。
赵颖主任为患者查房
无论前一夜忙至多晚,晨光初现时,赵颖主任的身影总会准时出现在病房。“昨晚睡得好吗?头晕好些了吗?手脚活动还利索吗?药吃着有不舒服吗?”一句句细致的询问,饱含着她对患者的牵挂。她俯身观察体征变化,逐页审阅检查报告,根据病情动态微调治疗方案,始终一丝不苟。“每天亲眼看看患者,心里才踏实,病情变化也能早发现。”这句朴实的话语,是她雷打不动查房的初衷。
在大脑里安装“起搏器”
这是什么操作?
大脑也需要启动吗?
其实这是一项治疗
帕金森病的先进技术
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
给震颤的肢体施展“定身术”
2014年,赵颖博士在日本顺天堂大学附属医院进修时,首次接触脑深部电刺激(DBS)技术,目睹了其对帕金森病患者的显著疗效,深受震撼。回国后发现该技术仅在国内少数大城市开展,家乡患者不仅需长途跋涉求医,术后复诊也极为不便,高昂的交通住宿费用更让许多患者望而却步。面对此困境,赵颖博士决心将DBS技术引入淮安,在院领导支持下,她得知北京301医院技术领先,便多方努力争取到学习机会,毅然北上学习三个月,成功将该技术带回淮安,填补了市内空白。自2016年5月赵颖博士带领团队完成淮安市首例DBS手术以来,淮安市二院神经内科已应用该技术治疗百余例帕金森病患者,效果确切,手术量位居苏北第二,吸引了宝应、沭阳、灌南等周边县市患者慕名而来,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赵颖博士在手术室
为患者调试机器
赵颖主任在运动障碍疾病(尤其帕金森病、震颤、肌张力障碍)的药物和先进手术治疗(DBS)方面技术全面,同时在神经急危重症救治、植物人促醒领域经验丰富,并特别精于DBS手术的关键环节(术中监测与术后程控)。
1
神经系统运动障碍性疾病的规范化诊治:
帕金森病的规范化药物治疗与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治疗
原发性震颤的规范化药物治疗与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治疗
肌张力障碍的规范化药物治疗与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治疗
老年痴呆(认知障碍)的规范化药物治疗。
2
神经危重症救治与意识障碍促醒:
各类神经危重症的救治。
植物状态(慢性意识障碍)的评估与促醒治疗。
3
脑深部电刺激(DBS)专项技术:
在DBS手术中,拥有丰富的术中电生理监测经验。
在DBS手术后,拥有丰富的术后程控(参数调整与优化)经验。
赵颖主任为患者问诊
“赵主任,谢谢你救了我们的弟弟,是你让他重新拥有了生活的希望!”这句发自肺腑的感谢,来自一位33岁多发性硬化患者小陈的姐姐。
曾经,小陈被病魔击倒,肢体瘫痪,生活无法自理。辗转北京、上海求医,而反复的激素和丙种球蛋白治疗却收效甚微,病情仍在恶化,还饱受药物副作用的折磨。看着弟弟从最初的偏身麻木发展到完全瘫痪,姐姐们愁容满面,心力交瘁,但她们始终不离不弃,倾尽全力凑钱为他寻找希望。
当她们慕名找到淮安市二院神经内科的赵颖博士时,希望之火重新点燃。赵颖没有盲从大城市的既有诊断和治疗方案。她沉下心来,仔细梳理小陈数年来的就医资料,结合多发性硬化的国际最新诊疗进展,为他量身调整了治疗方案。奇迹出现了:小陈瘫痪的肢体功能开始逐渐恢复,最终能够拄着拐杖活动!压在姐姐们心头的阴霾终于散去,笑容重现;小陈自己,也重拾了生活的勇气和希望。
赵颖博士介绍,多发性硬化是一种主要侵袭青壮年(15-40岁)中枢神经系统的进展性炎症疾病,是导致年轻人非创伤性残疾的首要原因,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遗憾的是,此病知晓率低,常被误诊为脑梗等常见疾病,错失早期干预良机。而早期、精准地防治,对于延缓疾病进展、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这提醒我们,”赵颖博士感慨道,“作为医生,必须细致问诊,掌握第一手资料,在纷繁的信息中抽丝剥茧,力求精准诊断。同时,更要不断学习前沿知识和技术,才能真正为患者解除病痛,不负‘好医生’之名。”当拐杖敲击地面的声音响起,那不仅是小陈重新迈出的步伐,更是医者仁心点亮生命希望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