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处出血来势汹汹,内镜止血一步到“胃”!
消化内科
“镜”艺高超
上消化道出血
作为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严重并发症
出血前,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的征兆或不适
但一旦发生,情况便十分危重
每一步抢救和处理都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危
患者消化道两处大出血
来势汹汹 危在旦夕
我院消化内科硕士生导师、
主任医师李红玲团队
钻研镜技细节,实战经验丰富
临危不乱、争分夺秒
内镜下精准止血
立竿见影 化险为夷
65岁的张先生,因长期患有“肝硬化、腹水”,且并发肝癌,消化道反复出血,于外院多次治疗后效果皆不佳,又一次突发呕血、黑便,正处于绝望之际的张先生,听他人介绍我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李红玲于消化道止血方面颇有经验,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李主任处就诊。
李主任接诊后,询问其病史及快速查体并完善相关检查,结合以前情况,判断患者有失血性休克,重度贫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能性大,肝硬化失代偿期,肝功能分级为ChildC级,门脉高压征,肝癌介入术后,立即予抗休克、输血、止血等治疗。
由于患者失血过多休克、贫血重,继续出血将会导致死亡,需尽早进行内镜干预治疗。眼看患者生命受到严重威胁,虽然患者身体条件差,内镜治疗风险大,但为了抓住最佳治疗时间,李主任当机立断,决定为患者行内镜下止血治疗,术前进行了充分准备、医患沟通。
李主任为其进行内镜检查后,发现患者胃内积血较多,经过盐水冲洗发现患者胃部有两处出血灶,分别位于胃窦和胃底,胃窦为血管畸形出血,胃底为静脉曲张出血。
李主任及团队准备采取电凝止血处理第一处胃窦部血管畸形出血,但患者凝血功能障碍,这大大增加了手术的风险,再加上内镜下可见患者胃部鲜血涌出,严重遮挡了镜下的视野,这种情况更是加大了术者的操作难度。
李主任及团队为患者
进行内镜下止血
1
第一处出血点
手术准备充分后,紧张有序地进行着。李主任及团队沉着冷静应对,反复冲洗抽吸胃内液体,充分暴露视野,见到胃窦3处血管不断涌血,李主任以娴熟的技艺,立即对各个出血灶分别电凝,出血停止,胃窦视野渐渐清晰。
2
第二处出血点
第二处出血点位于胃底的静脉曲张,李主任迅速精准定位出血点,准确判断胶量,予组织胶注射及硬化剂注射,局部多条相通的血管被组织胶及硬化剂充填,出血停止,创面无活动性出血。经过治疗患者血压渐正常稳定,转危为安。
术后24小时,张先生就开始食用流质饮食,恢复了往日的精气神,张先生的夫人及儿女们悬着的心也安定了下来。“太感谢李主任了,看着老人家病症持续了那么久,以为没得救了,没想到二院李主任做个胃镜治疗就治好了,真是太神奇了!”
据李主任介绍,由于肝硬化会导致门脉高压,容易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导致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生命会受到严重威胁。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首选处理是内镜下治疗(包括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硬化剂、组织胶注射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该患者还伴有胃窦血管畸形出血比较少见,也得到了内镜有效止血。
内镜下治疗具有简单、微创、不开刀、可反复进行、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如果肝硬化患者出现了呕血、黑便、甚至便血,头晕、心慌、乏力等表现,应尽快至医院就诊。
专家简介
李红玲,消化科主任医师,徐州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江苏省研究型医院门静脉高压专委会委员,江苏省及南京市都市圈肠道疾病诊疗联盟理事,江苏省消化心身委员会委员,省胃肠动力学组成员,淮安市消化内镜及消化委员。
擅长内镜下诊治消化道出血,特别是肝硬化伴大出血,开展内镜下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套扎及硬化治疗多年;擅长幽门螺旋杆菌诊治;擅长小肠镜检查,治疗,擅长炎症性肠病规范诊治及使用生物制剂治疗;使用微生态制剂治疗急慢性腹泻,顽固的真菌性肠炎诊治;擅长应用早期液体复苏及足量补液、中药大承气汤、十二指肠营养管内营养、CRRT、腹穿引流等措施安全救治急性胰腺炎病人;擅长ERCP予胆总管结石十二指肠镜下取石。熟练应用ESD、EMR技术予早癌及癌前病变内镜下切除,常规开展内镜下切除胃、肠、食管等部位息肉,常规开展内镜下环形超声及线阵超声检查、消化道狭窄扩张术等。擅长诊治各种疑难杂症、各种急性腹痛。
慢性腹泻与回肠末端病变关系研究获淮安市科技进步奖,13碳呼气试验的临床应用获淮安市新技术一等奖,超声联合C反应蛋白、D-二聚体诊断早期缺血性结肠炎为市立项医结题,获其他科技进步奖4项。发表多篇核心期刊及SCI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