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奶奶的“保胃战”,淮安市二院消化内科专家无惧挑战,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TR)破解高龄患者手术难题
近日,在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病房,73岁卢奶奶的家属紧紧握住杨士彦博士的手,言语间满是感激:“太感谢杨博士了,不用开腹就把肿瘤切了,还不用放化疗,真是救了我母亲一命!” 是什么让患者家属对医生如此感激?事情要从一次常规体检说起……
卢奶奶胃镜报告
73岁的卢奶奶在当地医院做胃肠镜检查时,被发现胃底有一个3cm大小的黏膜下隆起。进一步超声内镜检查提示,结合肿瘤大小,当地医生判断其可能是具有恶变潜能的胃体间质瘤,建议进行外科手术切除。听闻医生的治疗方案,卢奶奶的家属犯了难:患者本身患有多种基础疾病,身体耐受力较差,家属担心她无法承受外科手术的创伤和风险,于是拒绝了手术方案。为了找到更合适的治疗方式,家属四处咨询,最终了解到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团队在内镜下手术治疗领域技术精湛,便带着卢奶奶慕名而来。
杨士彦博士为患者手术
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杨士彦博士接诊后,为卢奶奶完善增强CT,结果显示未发现转移病灶,但结合多项检查指标,杨博士判断胃肿瘤确实需手术切除。考虑到卢奶奶年事已高且多病共患,杨士彦博士与家属进行了充分沟通,详细解释了内镜下手术的优势——创伤小、恢复快,更适合老年患者。家属听完后当即表示:“杨主任,听您的,我们信任您!”有了患者家属的支持,杨主任决定为卢奶奶实施内镜下切除手术。
手术过程中,杨士彦博士原本计划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但在沿着肿物边缘向黏膜下层剥离病灶时,他发现病变局部实际起源于固有肌深层,ESD术已无法满足完整切除的需求。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杨士彦博士当机立断,将手术方式改为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TR),并采取主动“人工穿孔”的方法,精准操作,成功将瘤体完整剥离。
卢奶奶病理报告
术后病理结果虽然提示该胃肠道间质瘤最大径2.9cm、核分裂象大于10个/50HPF,属于高危险度,杨士彦第一时间联系肿瘤内科顾润环主任会诊,顾主任仔细研究后表示:“因早期发现、早期处理,肿瘤尚未扩散,无需进行放化疗,口服3个月甲磺酸伊马替尼,定期随诊即可。”
目前,卢奶奶恢复情况良好,已顺利出院。这场“微创之战”的成功,不仅体现了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团队高超的医疗技术,还标志着我院对于胃肠道早癌及粘膜下肿瘤的内镜诊治能力日臻成熟,也为高龄、高风险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更优质的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