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兄弟”生死突围:淮安市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火眼金睛”揪出“夺命”真菌
77岁的秦先生从未想过,一场看似寻常的感冒,竟会让他坐上轮椅,更险些被贴上“肿瘤”的标签。
三个多月前,他开始出现反复发热,咳嗽伴有呼吸困难,当地医院CT显示“两肺多发病灶伴有右侧胸腔积液”,住院治疗行气管镜检查,并行肺泡灌洗液tNGS检测竟未发现异常,常规治疗效果不佳,肺部病灶未见明显吸收,医生一度将矛头指向了更可怕的肺部肿瘤,秦先生的身体状况急速滑坡,在家人的陪同下秦先生辗转南京求医,病情依然没有好转,鉴于患者的身体状态极差,家人拒绝行经皮肺穿刺等有创检查。回到淮安时,这位曾经硬朗的老人竟虚弱到无法行走,只能被家人用轮椅推着,无奈之下秦先生抱着最后的希望来到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副主任徐传芹接诊后,初步诊断为 “肺占位性病变”,安排秦先生住院检查。仔细查阅患者临床资料,胸部CT提示两肺多发的结节灶及团块影,同时伴有实变,右侧胸腔积液,肿瘤不能排除,但是患者病情似乎进展快了点,与肿瘤生长特点不符合。
患者隐球菌监测结果
会不会是一些特殊的感染,徐传芹主任陷入沉思:虽然基因测序对于病原学的准确率较高,但是一次的检测也达不到百分百的准确性。此刻的患者家属已经不想再行任何有创以及侵入性的检查,于是进一步完善了血的一些病原学检查。血清隐球菌抗原检测阳性这一结果给诊疗带来了曙光。
副主任徐传芹为患者查房
原来,隐球菌肺炎症状隐蔽,容易和肿瘤、普通肺炎混淆,尤其是在没有明确接触史的情况下,诊断难度更大。
经过一系列治疗,秦先生的体温逐渐稳定,咳嗽减轻,呼吸困难缓解,体力一天天恢复,从卧床到坐起,从扶着走到独立行。近日,患者前来复诊,复查胸部CT病灶较前明显吸收,生活已恢复自理。
患者复查病灶基本消失
专家警示:隐形杀手无处不在
这些信号莫忽视!!
“隐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尤其是土壤、腐烂的木材和有机物中,鸽粪只是其中一个重要但非唯一的来源。”徐传芹主任强调,“潮湿、阴暗、富含有机质的环境都可能滋生隐球菌。当含有隐球菌孢子的尘埃被人吸入肺部,就可能引发感染,尤其对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威胁巨大。”
徐传芹主任提醒公众,对于一些免疫力低下的患者,胸部ct提示胸膜下或者肺外周多发或者单发结节,伴有“晕征”表现的,呈“蘑菇”征等表现的,要注意一些真菌感染的可能!完善病原学检查等至关重要,对于隐球菌感染,血清或者肺泡灌洗液的隐球菌抗原或者肺泡灌洗液的tNGS至关重要,它们能穿透迷雾,直指元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