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汉“心门”关不严,瓣膜“失灵”险要命!淮安市二院心脏大血管中心专家微创胸腔镜“绝技”上演护心之战
“现在走几步路再也不喘了,没想到这么大的心脏问题,不做大手术就能治好!” 近日,在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中心病房,46岁的李先生(化姓)难掩激动之情。这位体重95公斤的患者因严重心脏瓣膜病变困扰多月,如今通过胸腔镜微创手术重获健康,成为心脏大血管中心技术突破的直接受益者。
李先生一月前开始出现活动后胸闷气喘症状,起初以为是过度劳累,未加重视。直到三天前症状突然加重,稍一活动便呼吸困难,才紧急前往医院就诊。入院前一周,他在南京某医院的心脏彩超检查显示:二尖瓣前叶脱垂伴腱索断裂、极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同时合并中度三尖瓣关闭不全。这意味着他的心脏瓣膜已严重“失灵”,若不及时手术,随时可能发生心力衰竭等致命风险。由于在外手术存在诸多不便,李先生决定回淮安医治,经多方咨询,在家人陪同下来到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中心朱逸主任处就诊。
“患者属于高体重人群,传统开胸手术创伤大、恢复慢,术后并发症风险较高。”朱逸主任介绍,团队经过详细术前评估和多学科会诊,决定为其实施胸腔镜下二尖瓣及三尖瓣成形术。这项微创手术不仅能精准修复病变瓣膜,更适合李先生的身体状况。
朱逸主任带领团队
为患者查房
手术由朱逸主任带领王岩博士、苏鸿医生、吕梦杰医生及赵雪体外循环师等核心成员共同完成。在高清胸腔镜的视野下,手术团队精准定位断裂的腱索,小心翼翼地进行修复重建;同时针对扩大的瓣环实施“回缩加固”技术,通过特制成形环将松弛的瓣膜结构重新收紧固定,恢复其正常闭合功能。整个手术过程出血量少,历时仅3小时便顺利完成。
与传统瓣膜置换手术相比,此次微创瓣膜成形手术展现出显著优势。朱逸主任解释:“瓣膜置换需要终身服用抗凝药,而成形术患者只需服药3个月,大大降低了抗凝药物带来的相关风险。”更重要的是,手术无需正中开胸,仅通过一个非常小的切口完成操作,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尤其对高体重患者而言,避免了开胸手术可能出现的胸骨愈合困难等风险。
术后第一天李先生已能自主进食,第三天就能下床活动;一周后各项指标恢复正常,顺利出院。“没想到恢复这么快,术后伤口基本不疼,比想象中好太多了。”李先生的康复速度令家属十分惊喜。
患者术后切口小
恢复快
“过去这类手术往往需要正中开胸,手术切口长约20多厘米,恢复期较长。”朱逸主任介绍,胸腔镜技术将心脏手术从“巨创”推向“微创”,一般患者多能在术后数小时拔除气管插管,术后舒适度显著提高。胸腔镜下心脏瓣膜成形术对手术团队的技术要求极高,需要术者具备丰富的开放手术经验和精准的腔镜操作技巧。此次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已突破微创心脏手术技术瓶颈,跻身省内先进水平。
近年来,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中心不断突破技术壁垒,已逐渐常规开展各类微创心脏手术,涵盖瓣膜修复与置换、先天性心脏病矫治等多个领域。此次高体重患者复杂瓣膜成形术的成功,不仅验证了技术的成熟度,更体现了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