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守护,“救”在身边——淮安市二院儿科医护团队走进幼儿园精准传授儿童急救“通关秘籍”
为切实提升校园应急救护能力,筑牢师生安全防护网,6月28日,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厦门路院区诊疗组组长张逸娴医师带领医护团队走进淮安市天津路幼儿园,开展“急救知识进校园”专项培训与实操考核。此次活动以理论讲解、现场演示、实战考核相结合的形式,为该校教职工系统传授急救技能,助力构建平安校园生态。
“校园是儿童意外事件的高发场景,烫伤、运动损伤、异物梗阻等情况时有发生,黄金抢救时间往往只有数分钟。”张逸娴医师在培训开场时强调。针对幼儿园阶段小朋友的生理特点与校园常见急症,医护团队精心设计课程内容:从心肺复苏“黄金4分钟”的时间紧迫性,到海姆立克急救法针对低龄儿童与青少年的差异化操作;从运动摔伤的止血固定原则,到高温烫伤的“冲-脱-泡-盖-送”五步骤处理,每个知识点都结合校园真实案例展开讲解。
儿科主治医师张逸娴授课
团队特别制作了分年龄段急救操作图解手册,重点标注了儿童心肺复苏时按压深度、频率与海姆立克法冲击位置的差异,帮助教师们精准掌握技术要点。“小朋友活泼好动,鼻出血、关节扭伤等小意外更常见,正确的应急处理能有效避免二次伤害。”护士李薇现场演示了鼻腔按压止血与关节冷敷的规范操作。
理论授课结束后,医疗团队设置了“情景模拟+实操考核”环节。该校教职工以两人为一组,依次完成“教室突发晕厥”“午餐时异物卡喉”等场景的应急处置。考核中,教师们需依次完成意识判断、呼救求援、胸外按压、腹部冲击等操作流程,医疗团队全程跟考,通过“操作录像回放+即时纠错”的方式提升培训实效。针对海姆立克法,团队特别准备了不同年龄段的模拟人道具,要求教师根据“患儿”身高调整冲击角度与力度。考核现场,教师们严谨对待每个动作细节,多次重复练习直至规范达标,展现出对学生安全高度负责的职业态度。
培训考核现场
此次培训不仅让天津路幼儿园教职工掌握了关键急救技能,更推动形成“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校园安全文化。未来,儿科团队将持续与更多学校合作,建立“急救技能轮训-年度复训-应急联动”机制,通过开发校本急救课程、组建教师急救先锋队等举措,推动校园急救能力建设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