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险如“刀尖舞”,温暖似父母心!淮安市二院消化内科专家团队勇闯内镜手术禁区,为4岁儿童肠内“拆弹”
近日,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却又温暖人心的 “生命保卫战”。年仅4岁的男童因频繁排泄脓血便,在家人的陪伴下紧急就医。经过医院多学科协作与精密手术,成功为其切除乙状结肠息肉,帮助小患者闯过难关。
最初,孩子出现持续腹泻时,家长以为只是普通肠胃不适,自行喂服药物后却不见好转。随着排便异常愈发频繁,甚至出现脓血便,家长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立即带着孩子来到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门诊。接诊的科副主任乔晓博士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意识到情况并不简单。在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后,果断决定为男童进行内镜检查。检查结果显示,男童乙状结肠处存在一枚约2cm大小的息肉,如同埋在孩子体内的一颗“定时炸弹”,正是它引发了脓血便症状,且随着息肉的生长,后续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出现失血性休克。
然而,要为4岁幼童实施内镜下乙状结肠息肉ESD手术,无异于在“刀尖上起舞”。儿童的肠道管径仅为成年人的三分之一左右,肠壁薄如蝉翼,这使得手术操作空间极其狭小,医生必须精准控制器械,稍有偏差就可能损伤肠壁;同时,4岁孩子无法像成人一样配合手术,只能采取全身麻醉,但低龄儿童对麻醉药物的耐受性差,麻醉风险极高。此外,息肉切除过程中一旦出现肠道穿孔、大出血等情况,对于年幼的患儿来说更是致命威胁。
消化内科副主任乔晓博士
带领主治医师顾建祥博士
等团队成员为患者手术
面对重重困难,乔晓主任没有丝毫退缩,迅速组织了多学科专家进行会诊。专家们反复研讨,从麻醉药物的精准剂量、手术器械的优化选择,到术中可能出现的每一种突发状况,都制定了详尽的应对方案。为了确保手术万无一失,团队还进行了多次模拟演练,不断优化手术流程。
手术当日,消化内镜中心气氛凝重而有序。乔晓主任带领顾建祥博士等团队成员,在显示屏中仔细观察息肉的位置、形态。团队以毫米级的精度,小心翼翼地分离息肉组织与正常肠壁。每一次器械的操作、每一次组织的分离,都凝聚着他多年积累的经验与精湛的技术。团队成员也各司其职,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经过数小时的紧张奋战,息肉被完整切除,手术取得圆满成功。
术后,医院为患儿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护理方案。医护人员24小时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排便情况,精心照料每一个细节。在医护人员的悉心呵护下,小患者恢复情况良好,脓血便症状消失,不久后即可康复出院。
顾建祥博士与团队成员
为患儿查房
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彰显了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在高难度内镜手术方面的卓越实力,更体现了医院多学科协作的高效与专业。医院将继续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攀登医学高峰,为更多患者的健康福祉保驾护航,也为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提供了宝贵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