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满格”工作模式,消化内科新春迎来“加速度”!
人勤春来早
乙巳蛇年春节的年味刚刚散去
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便迎来一片繁忙景象
医护人员元气满格
乘“巳”而上
一天之内完成十余台复杂手术
患者的信任把他们的“档期”排满
有时甚至要忙到深夜
面对技术与效率的双重考验
他们迎难而上、勇挑重担
以硬核实力不负信任、不辱使命
1
ERCP技术
春节期间饮食油腻、作息紊乱,加之天气寒冷,胆胰系统疾病患者激增,尤其是高龄、合并基础疾病的危重病例。一位91岁高龄患者因胆总管结石梗阻引发高热、黄疸,外科手术风险极高。消化内科副主任、消化内镜中心主任刘树青团队紧急行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仅用40分钟成功取出结石并放置鼻胆管引流,术后次日患者即能进食。
刘树青主任带领团队为患者手术
2
ERCP、Spy Glass胆道镜
74岁的张先生(化姓)因腹痛难忍伴全身皮肤粘膜黄染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我院就诊。入院后完善检查,初步诊断为“梗阻性黄疸”——一种严重的胆道疾病。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张先生病情复杂,通过影像学检查不但发现该患者胆囊占位侵及肝脏,还发现了右肝管及肝门部狭窄,该狭窄是良性狭窄还是恶性狭窄,尚不能确定。为明确诊断,经过多学科MDT讨论并征求患者及家属意见后,最终治疗团队决定共同为患者实施微创且直接有效的诊治措施——ERCP、Spy Glass胆道镜检查、胆道活检、胆道支架置入术。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后,由消化内镜中心主任刘树青为患者实施了Spy Glass下诊治,在为患者获取了宝贵的胆道肿瘤影像资料的同时还成功进行了直视下肿瘤精准活检,所获病理结果将为患者后续的诊治提供决定性依据。
深夜
刘树青主任穿着厚重的铅衣
连续完成数台手术
靠在墙上休息片刻
3
POEM技术
17岁的小杨(化姓)经常食不下咽,经检查发现其食管下端有一处环状狭窄,直径只有几毫米,胃镜都无法通过,诊断其患有先天性进食梗阻。刘树青主任经决定为小杨进行经口内镜下食管贲门肌切开术(POEM),是在患者食管黏膜上“开窗”,胃镜通过“窗口”进入黏膜下层开辟一条黏膜下“隧道”,再把食管肌层切开,使环状狭窄处的肌肉松弛,再夹闭“窗口”,保持食管贲门黏膜的完整,这样就可以让吞咽进食变得顺畅无阻。手术取得圆满成功,术后患者吞咽功能明显改善。
乔晓博士为患者手术
4
ESD技术
54岁的刘女士(化姓)在当地医院体检时,发现位于十二指肠有一巨大息肉。内镜下看到成人拇指大小的肠息肉,医生建议尽早切除,但由于十二指肠降部位置较深,黏膜薄弱,息肉体积较大,如果采用外科手术切除,创伤较大,得不偿失。当地医院不具备内镜下微创切除如此大息肉的技术,建议患者前往上级医院进行治疗。经过多方咨询,刘女士了解到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镜技艺高超,便慕名前来就诊。
梁凤博士为患者手术
梁凤博士了解了患者的病情后,表示内镜下可以为其切除息肉,并为她疏导紧张焦虑的心情。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梁凤博士为其行内镜下十二指肠降部病变ESD术。术中可见患者十二指肠降部有一圆柱形病灶,表面光滑。但由于肠道受镜身刺激蠕动很快,圈套息肉的过程非常困难,且十二指肠肠道壁薄,易发生出血、穿孔等。梁凤博士抓准时机,在病灶基底部注射,完整剥离病灶,手术一气呵成,顺利完成。术后第二天,患者即能下地行走,恢复正常。
5
ERAT技术
71岁的陈先生(化姓)腹部剧痛了三天,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我院消化内科就诊。顾建祥博士为陈先生检查后,诊断为阑尾炎,可老人畏惧手术,此时患者阑尾已经水肿,看着老人因疼痛满头大汗,顾博士决定为其行内镜逆行性阑尾炎治疗术(ERAT)。老人听闻不开刀就能治疗,欣然同意,于是在进行肠道准备后,顾建祥博士在内镜下完成了治疗,效果立竿见影,患者腹痛症状立即消失。
顾建祥博士为患者手术
起步即冲刺
开局即加速
消化内科医护团队
以精湛实力和有为担当
守护着百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