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生命“发动机”,理顺心跳“错乱弦”——淮安市二院心脏大血管中心一站式手术为七旬老人成功“修心”
“朱主任,您看,我现在走路一点不喘了!”在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中心的病房里,75岁的张奶奶(化姓)即将康复出院。她精神矍铄,紧紧握住朱逸主任的手,脸上洋溢着舒心的笑容。这份轻松的告别背后,是一场与心脏“多重故障”赛跑的高难度手术,也是一次患者与医生之间关于信任的“双向奔赴”。
1
突现危机
心脏“阀门”“电路”双失灵
两周前,张奶奶因持续胸闷、气短被家人紧急送至淮安市二院救治,“走两步就喘得厉害,晚上躺平了更难受,只能靠着枕头睡”,女儿回忆起母亲术前的状态仍心有余悸。入院检查显示,患者存在胸腔积液,心脏彩超显示,张奶奶的二尖瓣后叶脱垂伴中大量反流,三尖瓣也存在中量反流,相当于心脏里控制血液流动的“两道阀门”都出了故障,血液无法正常循环;心电图进一步提示“房颤心律”,意味着心脏的“电路系统”也乱了套,心跳节奏紊乱。
“二尖瓣和三尖瓣同时出问题,还合并房颤,这种情况在老年患者中并不少见。”心脏大血管中心朱逸主任仔细查看患者病情后表示,若不及时干预,血液反流会持续加重心脏负担,房颤还可能引发血栓,进而导致脑卒中,“相当于心脏同时面临‘泵血无力’和‘中风风险’两大威胁,随时可能危及生命。”
2
精准方案
“组合拳”破解多重难题
为制定最优治疗方案,朱逸主任牵头组织了多学科会诊,心脏大血管中心、麻醉科、超声医学科的专家们反复研究张奶奶的病情。“如果分两次手术,先修瓣膜再治房颤,老年患者耐受度差,风险会翻倍;‘一站式’手术虽然技术要求高,但能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减少创伤和恢复时间。”朱逸主任的分析让家属们吃了定心丸。
最终确定的手术方案——“二尖瓣成形术+三尖瓣成形术+心脏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左心耳夹闭术”,如同一套精准的“组合拳”:二尖瓣成形术修复“失灵的主阀门”,解决血液反流问题;三尖瓣成形术同步修复“辅助阀门”,减轻心脏负担;心脏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则通过精准的射频能量,在心脏内“绘制”迷宫般的传导通路,纠正房颤心律;左心耳夹闭术则能预防房颤可能引发的血栓,从根源上降低脑卒中风险。
3
生死时速
4小时手术背后的团队协作

朱逸主任带领团队
为患者手术
手术当天,张奶奶被推进手术室,麻醉团队率先为她建立安全的麻醉通路;赵雪体外循环师仔细检查设备,确保体外循环系统能精准替代心脏功能;朱逸主任则带领手术团队开始精细操作,手术团队手持特制器械,小心翼翼地修复二尖瓣后叶脱垂的部分,再精准缝合成形环——这一步需要手眼配合丝毫不差,确保修复后的瓣膜既能正常开合,又不会出现新的反流。
4个小时后,当体外循环逐渐撤离,张奶奶的心脏重新恢复跳动,心电监护仪上跳出了规律的窦性心律波形;术后即刻经食道超声显示,原本中大量的二尖瓣、三尖瓣反流完全消失——手术成功了!
4
康复惊喜
从“卧床难起”到“下床散步”

朱逸主任带领团队
为患者查房
出院前的复查结果更是让全家喜出望外,连见多识广的医护团队都忍不住称赞“了不起”。心电图显示为窦性心律,心脏彩超显示,张奶奶的二尖瓣瓣叶对合良好,实现了完全无反流;三尖瓣仅存微量反流,且对心脏功能无任何影响。
“要知道,瓣膜成形术和瓣膜置换术有着本质区别——置换术是用人工瓣膜替代病变瓣膜,而成形术是在保留患者自身瓣膜的基础上修复病变部位,术后能完全无反流是最佳结果。”朱逸主任指着复查报告解释,针对老年患者的房颤射频消融合并复杂多瓣膜成形手术,能实现术后恢复为窦性心律、瓣膜几乎无反流的效果,是属于临床最优结局。
近年来,淮安市二院心脏大血管中心致力于复杂心脏病“一站式”诊疗技术的深耕,旨在让淮安及周边地区的百姓,无需再受舟车劳顿之苦,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与顶尖医疗中心同质化的医疗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