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血管另辟“捷径”,血氧骤降危在旦夕!淮安市二院多学科协作打赢“生命保卫战”,为抗癌15年患者抢回生机
67岁的孙女士(化姓)与多发性骨髓瘤抗争了15年,本已习惯与疾病“共处”的她,却在8月初逐渐感到呼吸困难。本以为是骨髓瘤引起的症状,孙女士于是前往淮安市二院厦门路院区血液科复诊,医护人员为其检查时,发现孙女士血氧饱和度已濒临呼吸衰竭的危险值。
经过一系列加急检查,CT影像上的异常让医生们心头一沉:孙女士患上了临床罕见的“肺动静脉瘘”。这种肺部血管畸形就像给血液开了条“违规捷径”——本该在毛细血管网里慢慢“绕路”,完成氧气与二氧化碳交换的静脉血,竟直接从肺动脉“抄近道”涌入肺静脉。未经氧合的暗红色静脉血混进动脉血后,顺着血管流遍全身,导致孙女士全身器官严重缺氧,这正是她呼吸衰竭、全身疼痛的根源。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李刚医师为患者手术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李刚医师接到会诊通知后,第一时间仔细研究孙女士的检查报告,明确其右肺存在血管动静脉瘘。考虑到患者还患有多发性骨髓瘤,且有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史、肾功能不全等多项基础疾病,治疗难度大幅增加,常规方案难以适用。患者被转至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进行针对性治疗。
为确保治疗安全有效,李刚医师立即联系介入科、影像科、血液科等多学科专家进行讨论,针对患者的病情特点,最终确定由介入科副主任朱文阳和李刚医师共同采用介入手术进行治疗。
导管室里,气氛紧张而凝重。李刚医师以股静脉为入口,沿着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的路径精准插管。此时,朱文阳主任全神贯注盯着影像屏幕,凭借丰富的介入经验,实时指导导管走行角度与深度。当导管抵达病变区域,李刚手持导丝精细调整,将特制钢圈精准投放至囊状扩大区的瘘口。针对多支供养动脉的复杂情况,两人交替操作,逐一对异常动脉和瘘口进行彻底栓塞,全程避开正常血管,确保不影响肺动脉正常功能。栓塞操作完成后,监测数据立即显示患者血氧饱和度明显上升,孙女士在手术台上便感觉到呼吸不畅、疼痛等症状得到缓解。
术前
术后
患者术前术后影像对比
术后,孙女士呼吸不畅的症状逐渐得到缓解,复查氧合指数,活动耐量较术前明显提升,目前正处于进一步康复阶段。此次多科室协作成功救治罕见病例,不仅体现了淮安市二院医生团队精湛的医疗技术,更彰显了医院多学科协作机制在危急重症救治中的重要作用,为更多复杂病症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有力保障。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国家级PCCM认证优秀单位,国家PCCM专科医师规范化进修基地,国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仑干预项目牵头单位、国家间质性肺疾病规范化诊疗中心优秀单位、慢性气道疾病规范化管理建设项目单位、全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优秀单位、徐州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点、江苏省呼吸内科专科联盟成员、淮安吸与危重症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等。
科室作为淮安区域内的医疗标杆,率先在淮安市内开设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目前拥有床位15张:配名有先进的有创/无创呼吸机30余台、经鼻高流量氧疗、监招仪、床旁气 管镜、振动排痰仪、营养泵、血液透析机等。
呼吸内镜中心共有普通手术间2DSA手术间1间,拥有电子支气管镜、超声支气管镜、硬质支气管镜、内科胸腔镜、床边气管镜、冷冻治疗仪、高频电气气刀、电圈套器、麻醉机、X线C臂机等设备。目前常规开展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术、右心导管、肺动脉高压、肺动脉血栓的介入治疗等。科空现有医师38人,高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14人;博士6人(含在读),人员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有利于科室持续发展。科室目前设置临床专业组,各专业齐头并进,创新有为。
一、呼吸介入、肺血管病
科室在淮安市内率先开展肺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常规开展普通气管镜检查、活检、肺泡灌洗术、经支气管肺活检术、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经支气管镜热消融术、支气管镜下冷冻切除、电凝、支架植入、球囊扩张、气管支气管内异物取出术、气管肿瘤切除术、内科胸腔镜等,年气管镜量逾3800人次。
二、肺部肿瘤
常规开展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经皮氟氦刀冷冻消融、经皮肿瘤微波消融、经皮肿瘤粒子植入、介入肿瘤局部灌注化疗、肿瘤载药微球栓塞、胸腔镜等技术,已经形成了以呼吸微创介入为特色,结合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化疗、手术治疗等多种手段的肺癌综合诊疗体系。
三、呼吸危重症
开展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纤支镜引导下气管插管、经皮气管切开、床旁支气管镜吸痰、支气管肺泡灌洗、肺活检、持续CRRT、床旁超声、呼吸力学监测、俯卧位通气、ARDS保护性通气、有创通气序贯治疗等诊疗项目,每年救治疑难重症患者近1000人次。
四、慢性气道疾病
常规开展肺功能检查、呼出气一氧化氣、HRCT、过敏原检测、诱导痰细胞计数、气管镜、超声气管镜、肺活检、吸入疗法。同时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级慢阻肺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推动慢性气道疾病诊疗技术的发展。
五、间质性肺病
常规开展自身抗体、肌炎及血管炎抗体:KL-6等血清学检测,常规开展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技术;已诊断多例肺泡微石症、肺泡蛋白沉积症、肺支气管平滑肌瘤病、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急性间质性肺炎、脱屑性间质性肺炎等。
六、肺功能与睡眠睡眠监测中心
拥有多导睡眠监测仪、无创呼吸机,开设了鼾症专病门诊,为睡眠呼吸障碍相关疾病患者提供筛查、早期诊断与病情评估、规范化治疗与长期跟踪随访、最佳无创呼吸机的选择与压力滴定等。
七、感染性疾病
依托RICU、呼吸介入平台及基础实验室,利用床旁呼吸介入手段(气管镜灌洗、防污染毛刷等)联合ROSE技术、流式细胞技术、微生物实验室、病理科等综合技术及多学科协作对呼吸道感染疾病进行早防早诊早治。
科室常规开展全麻下呼吸内镜下三四级手术、内科胸腔镜及硬质气管镜等操作,充分发挥呼吸道内镜技术,将呼吸内科诊疗手段进一步深化拓展,对复杂危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做到“微创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