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党支部半月谈-------- 践行精准扶贫工作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市政府关于组织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的决策部署,协助地方政府完成经济薄弱村增收,贫困户脱贫摘帽工作任务,2016年市二院与黄码乡三乐村结对帮扶。为坚决认真贯彻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的各项要求,党委会研究决定,成立市二院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纪委书记徐继凡专门负责帮扶协调工作,由我到结对帮扶对象黄码乡三乐村专职协助经济薄弱村增收和低收入户脱贫增收工作。
贫困村情况:黄码乡三乐村位于六支东侧,南至团结河向南200米,北至七斗以北100米,东至三节路,西至五支以西300米,有20个村民小组,850户,人口3800人,拥有劳动力1800人,其中外出400余人,拥有耕地面积3900亩,人均纯收入达到16000元,全村道路硬化率达99%,自来水入户率达100%,农田水利建设武黄路南近2000亩耕地水利设施配套齐全,路北欠缺较多。村级组织健全,村两委班子9人,总支党员89人,下分三个支部即高效农业支部、养殖支部、工业支部,分别贯穿蔬菜大棚、生猪养殖、小型工业,村部建设面积534平方米,今年又有1人新申请加入积极分子,干部、群众每月集体议事1次,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一般。农民合作社有2个,经营面积260平方米,参与合作社农户有30户,农业企业数量有3个,高效种植业面积有1400亩。
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三乐村经济发展富有特色,以蔬菜大棚、建筑、养殖业发展为主。村集体资产总额400万元,主要是新老村部房屋。村委会201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约8万元,收入来源主要靠出租厂房、鱼塘及土地等。村民年人平均收入约16000元,收入来源主要靠种植红椒、养殖和外出经商、打工等。三乐村因受地理环境等影响,招商方面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
贫困户情况:黄码乡三乐村有20个村民小组,村民850户,人3650人,要完成建档立卡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挨户走访调查,把非低收农户剔除,对家庭确实困难符合低收入农户条件的纳入精准扶贫对象,通过十多天的调查落实,最终确定三乐村低收户为91户256人,低收入户致贫原因主要四类:患重病、残疾、因学、家庭缺劳动力。
院长解满平、纪委书记徐继凡根据帮扶调研汇报,并到经济薄弱村进行实地考察走访,经院党委会研究决定:
对贫困户脱贫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1、大病住院补贴;
2、贫困户学生上学由干部结对帮扶;
3、解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安排到二院就业。
对村集体经济增收:
1、建立增收项目,增加村集体“造血”功能;
2、投资建设标准化厂房;
3、招商引资在三乐村落户;
根据医院党委制定的脱贫精神,院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经过讨论研究,组织实施、落实脱贫方案。
1、为群众排忧解难。因病致贫是村民急盼解决的问题,医院领导决定充分利用行业优势,为三乐村贫困户261人(60元/人)重大疾病住院投保,解决因病致贫部分费用,每人每年可以报销5000元住院费用。二院免费为三乐村部分村民进行重大疾病筛查,防病于未然。
2、关心群众疾苦。扎实开展了贫困户群众帮扶工作,医院各职能部门干部与贫困户建立起“一对一”的帮扶关系,帮助结对贫困户增收项目一个,或转移培训一名劳动力稳定就业,力争结对贫困户当年脱贫,先后为帮扶户送去节日慰问品或慰问金。帮助群众科学发展生产。蔬菜大棚是三乐村的重点产业,帮扶责任人与蔬菜种植大户联系,依托大户技术优势,帮扶有意愿的贫困户进行蔬菜大棚种植,力争当年脱贫。
3、组织有劳动力贫困户到医院进行技能培训,安排后勤、保洁、护工、月嫂、担架等工作岗位,可以每个月增收两千元以上。
4、根据医院需求,在三乐村投资建立草鸡养殖场,为医院职工提供草鸡蛋,该项目为订单式农业生产项目。每两个月每位职工购买5斤草鸡蛋,副科级以上干部要带头,积极对该项目进行支持,争取在一年内完成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任务。
根据院党委研究决定,纪委书记徐继凡同志到三乐村调研,医院投入8万元作为项目启动资金建设草鸡养殖场。现该项目位于三乐村最南端,在60亩鱼塘上,环境适宜、地理位置适中,现在该项目已经完工,总投入26万元。该项目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草鸡养殖项目为定单式农业生产,生产的鸡蛋由医院职工购买,保证了销路。二、养殖大户通过技术优势先富裕起来,带动低收农户开展草鸡养殖。三、项目投资少、见效快。四 解决贫困户劳动力就近就业。
充分开动脑筋,充分利用自有资源,把医院中药药渣提供给草鸡食用,并在草鸡饲料中适量添加黄芪、党参、当归等原药材,提升草鸡和鸡蛋的品质。
通过医院帮扶,2016年贫困村有33户脱贫,村集体经济增收十多万元,当年脱贫。草鸡养殖项目医院总投入近71万元,为集体经济增收近10万元,既保证了草鸡蛋的销路,又让全院职工献了爱心,吃到高品质的放心草鸡蛋。
随后,药材党支部书记张国桃同志对本次学习进行了总结,并组织了讨论。